其他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野望》知识精讲
八年级上册微课目录
统编八上第3课《“飞天”凌空》知识精讲
统编八上第4课《一着惊海天》知识精讲
统编八上第5课《国兴公祭 为佑世界和平》精讲
统编八上第6课《藤野先生》知识精讲
统编八上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知识精讲
统编八上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知识精讲
统编八上第9课《美丽的颜色》知识精讲
统编八上第10课《三峡》知识精讲
统编八上第11课《短文两篇》知识精讲
统编八上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精讲
统编八上第13课《渡荆门送别》知识精讲
统编八上第13课《钱塘湖春行》知识精讲
统编八上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精讲
统编八上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知识精讲
统编八上古诗词诵读《龟虽寿》知识精讲
统编八上古诗词诵读《梁甫行》知识精讲
统编八上第14课《背影》知识精讲
统编八上第15课《白杨礼赞》知识精讲
统编八上第16课《散文两篇》知识精讲
统编八上第17课《昆明的雨》知识精讲
统编八上第18课《中国石拱桥》知识精讲
统编八上第19课《苏州园林》知识精讲
统编八上第20课《蝉》知识精讲
统编八上第21课《梦回繁华》知识精讲
统编八上第22课《孟子三章》知识精讲
统编八上第23课《愚公移山》知识精讲
统编八上第24课《周亚夫细柳营》知识精讲
微课视频/课本对照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悌廉洁科,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求为扬州六合丞。因简傲纵酒被劾,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中,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工诗赋,尤擅五言诗。其诗多写饮酒与田园隐逸生活,平淡质朴,不染梁陈雕琢浮华旧习,于唐初诗坛独具面貌。
二、故事背景王绩入唐后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中以足疾罢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之时。
三、课文翻译原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东皋:地名,在今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高地。薄暮:傍晚。薄,接近。徙倚:徘徊。依:归依。落晖:落日。犊:小牛。这里指牛群。禽:泛指猎获的鸟兽。采薇:采食野菜。译文:黄昏伫立在东皋怅望,徘徊着不知归依何处。每棵树都披上枯黄的秋色,每一座山峰都涂上余晖。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大家相对无言并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放牧的人赶着牛群回家。
四、问题归纳
1.首联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有何作用?首联写傍晚诗人在东皋伫望山野秋景及感受。这两句诗以平平淡淡的叙述,写在暮色之中,诗人伫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且无法平静下来,以此观景自然会涂上一层心理上的不平静色彩,表现了孤寂无依的彷徨心情。同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
2. 赏析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句诗的精妙所在。颔联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 重于色彩的透明度,棵棵树木已染上萧瑟的枯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纵使在淡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余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映。
3.赏析“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颈联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练。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
4.试着赏析颔联和颈联。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野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显得那么自然和谐,令人不能不沉浸,甚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秋景之中。这最后两句完全道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采薇的隐逸之士。
五、课文主题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综合整理和编辑:满分初中课堂
免责声明:本文所有图文、音视频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立删。